为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战略,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与社会资源协同作用,8月25日至28日,ok138cn太阳集团529体育学院“声动体坛”技能推普实践团与“语润乡村,筑梦振兴”推普实践团联合赴南宁,开展为期四天的多场景、深层次社会实践活动。活动覆盖商会、中学、体育俱乐部、乡镇、社区五大场景,以“推普”为核心纽带,融合体育特色、文化传承与乡村服务,为南宁城乡发展注入语言动能与青春力量。
校会携手搭平台:签约实践基地,锚定合作方向
8月25日,实践团首站到访南宁徐州商会,与满小强会长、闵庆鹏执行会长等核心成员开展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专题座谈。会上,体育学院团委书记罗吉席播放学校4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宣传片,介绍学校办学成果,并围绕“语言赋能乡村振兴”指出商会徐州籍成员的“乡音”传承与“普语”需求,实践团还展示“体育+推普”“乡村+推普”主题海报及宣传手册。座谈中,双方签署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”合作协议,商会将提供实践场地,体育学院组织志愿者下乡推普,校会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,为长期服务乡村振兴搭建平台。

校园赛场融推普:创新“体育+语言”,赋能青春成长
8月26日,实践团聚焦青少年群体,在中学与专业体育俱乐部打造“场景化推普”新模式,让规范语言在运动实践中落地生根。
实践团首站走进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,与坚持暑期田径训练的师生深度互动。罗吉席以“推广普通话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为主题开展讲座,结合学生升学与社交需求,鼓励青少年以普通话为“交流桥梁”,夯实成长基础。在田径训练场,志愿者将推普融入教学全程:用标准普通话讲解起跑规则、冲刺技巧,训练间隙通过“体育术语跟读”“情景问答”纠正方言发音;随后赴南宁市江南区明阳第二初级中学,为军训新生设计“队列口号规范”“国防知识普语讲解”环节,倡导青少年以标准语言展现青春风貌。

在广西佼佼者击剑俱乐部,实践团以“击剑文化+普通话”为切入点,用规范普通话讲解击剑历史、规则礼仪,分享奥运冠军孙一文的成长故事,既勉励学员精进专业,又强调普通话在赛事解说、专业交流中的重要性。现场设置“击剑术语规范读”“赛事模拟解说”互动环节,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语言魅力,同时开展家庭普通话普及度调研,为后续推普工作提供数据支撑。

乡村服务赋新能:多维度融合推普,激活振兴动能
8月27日,实践团深入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,将推普与体育互动、安全宣讲、非遗传承、商贸服务深度融合,打造“乡村全方位推普服务链”,获苏圩镇人民政府致信感谢。
体育互动启兴趣,安全宣讲传知识
活动伊始,罗吉席以“普通话是沟通桥梁、智慧宝库、腾飞翅膀”为喻,阐释推普对乡村发展的意义。志愿者创新结合篮球、气排球等运动,通过讲解规则、开展趣味游戏,引导儿童在互动中用普通话交流,实现“体质锻炼+语言提升”双目标。苏圩镇还特邀多部门专业人士,以普通话开展专题宣讲:交警讲解交通安全规则,民警普及反诈与防霸凌知识,镇政府工作人员传授防溺水技巧与垃圾分类方法,让实用知识与规范语言同步传递。

非遗传承润文化,商贸服务暖民心
为激发学习热情,苏圩镇党建办开展“移风易俗、民族团结”主题普通话有奖竞答,群众与儿童踊跃参与,在趣味互动中巩固语言能力;非遗体验环节,志愿者与儿童用废旧材料制作“春牛舞”牛头道具,同步用普通话讲解春牛舞文化内涵,推动非遗传承与语言普及双向赋能。

实践团成员前往苏圩镇慕村春牛舞非遗展示馆,在传承人奚钟宁带领下参观春牛舞道具、历史资料,了解其起源发展——现代春牛舞有牛舞、农耕模拟、采茶舞步三部分固定程式,表演者着壮族服饰、持竹木彩绘牛头道具,用壮语唱农事歌与吉祥歌,是当地代表性非遗。为推动非遗与通用语言融合,实践团与春牛舞团队达成合作意向,计划共创节目,将传统壮语歌谣改编为普通话演绎,助力非遗“活”起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语言普及双向赋能。实践团还走访苏圩新街市场,针对商贩开展“经营场景普通话指导”,通过示范讲解、模拟交易,帮助商贩提升与外地顾客的沟通效率,让普通话真正融入乡村生产生活。

社区课堂育童心:趣味互动促学习,手绘愿景传理念
8月28日,实践团走进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明弘社区,面向居民与儿童开展“接地气”的推普活动,打造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的温馨课堂。罗吉席以“普通话是跨区域沟通密码、个人成长基石”为核心,阐释其在日常交流、求学就业、文化视野拓展中的重要价值,并播放学校40周年发展宣传片,增进社区对高校育人理念的认可。针对儿童群体,志愿者设计系列趣味活动:带领朗诵顺口溜纠正发音,在“一二三木头人”游戏中要求用普通话描述体育动作,借助“拍球顺口溜”同步训练语言韵律与肢体协调,现场欢声笑语不断。
活动尾声,“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创作”环节成为亮点。儿童围绕社区风貌、壮族文化、推普意义等主题发挥创意,绘制色彩鲜艳的作品,并手持画作用普通话自信介绍内容——从“家乡的壮族绣球”到“学说普通话的好处”,真挚表达展现活动学习成果。实践团还为参与儿童发放文具礼品,鼓励其持续使用普通话。

实践总结与展望:以语为媒,持续书写协同答卷
此次南宁社会实践,徐州幼专体育学院实践团累计覆盖商会、学校、乡镇、社区等8个单位,服务人群超500人次,创新“校会合作”“体育+推普”“乡村多维度融合”三大模式,既为大学生搭建了基层服务平台,提升其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,又以普通话为纽带,缓解南宁城乡地域沟通障碍,助力乡村人才培养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。
未来,体育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基础,持续深化与南宁徐州商会、苏圩镇政府等单位的合作,探索“语言+体育+乡村振兴”更多创新路径,推动徐邕两地文化交流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高校力量。
报道链接:https://hfyapp.hanfenghao.com/contentDetail?c>